【科研动态】“协同治理与社区建设”工作坊举行201701期午餐研讨会

发布者:忠勤 袁发布时间:2017-05-26动态浏览次数:108

2017524号,哲学与法政学院“协同治理与社区建设”工作坊团队在文科实验大楼906举行了今年第一期午餐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由周幼平博士和吕同舟博士主讲,胡于凝博士主持,冯猛、刘雯薇、刘振宇、王礼鑫担任评议人。工作坊团队部分成员与2016级政治学理论专业研究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第一场研讨中,周幼平博士首先报告了论文“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困境透视”。论文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困境出发,分析了医疗费用危机的内在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论文提出,医疗卫生体制困境的根源是由于“健康不在场”——本应作为内生变量的健康,实际上并没有出现在决策分析过程之中,失去了制约的欲望在消费主义的背景下过度膨胀,对健康资源的消耗超过了健康生态的承载力,从而内生生产健康风险。因此,要走出这一困境,必须跳出针对疾病的医疗供给模式,建立一种内在可持续的医疗卫生体制——健康在场的医疗卫生政策,从而实现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医疗卫生政策。

王礼鑫副教授在评论时认为,这篇文章提出了基于健康在场的公共卫生政策新范式,具有理论创新价值。论文关于“健康在场”、“健康不在场”等论述,展示了哲学思辨方法的价值与魅力。他就论文增补文献回顾以确立“理论对话”对象、标题修改等提出了具体建议。刘雯薇博士指出,文章关于“消费主义”的讨论很有新意,文章对策的针对性、应用性强。不过,“健康不在场”可能是一个主要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问题。她提出,文章提出的“建立可以冲抵医保费用的健康行为账户”这一建议还应将隐私权等纳入其中。

在第二场研讨中,吕同舟博士首先报告了论文“嵌套型异构:关于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结构的理论探索”。他提出,随着改革深入,传统的职责同构模式难以满足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而职责异构未必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由此,“嵌套型异构”应该成为我国政府间纵向关系的理想结构。他扼要阐述了“嵌套型异构”所蕴含的三个基本逻辑,并就决策权和执行权的划分问题发表了看法。

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冯猛副教授评论时认为,文章关于职责和权力关系的观点、对三种模式的概括等,有启发意义。当然,嵌套型异构在何种意义上成为韦伯“理想类型”,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刘振宇博士在评论时提出,论文目前是职能-责任二维分析,但职能意味着权力,也许需要建立起职能-权力-责任三维分析框架。

自由讨论环节,陈洪杰副教授、陈媛副教授、李辛博士等老师以及部分研究生同学,分别就两篇论文发表了看法,提出了疑问和修改建议。周幼平博士、吕同舟博士也针对提问进行了回应。

胡于凝博士总结研讨会时认为,两位报告人展示了自己的最新成果,与会人员对论文进行了深入讨论,相信都收获颇丰。她代表研讨会组织者感谢学校学院对工作坊的支持,希望与会老师与研究生继续支持、参与午餐研讨会。


(撰稿人:2016级政治学理论研究生周亚婷。涉及报告人、主持人、评论人发言等,均未经本人审定。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