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治理与社区建设”工作坊举行201702期午餐研讨会
2017年6月30日,哲学与法政学院“协同治理与社区建设”工作坊团队在新文科实验楼908举行了今年第二期午餐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由陈媛副教授主持,胡于凝博士、刘雯薇博士、陈洪杰副教授主讲,吕同舟博士、周幼平博士、李辛博士评议。工作坊团队成员以及政治学理论专业研究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在第一场研讨中,胡于凝博士首先报告了论文《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英国模式借鉴》。胡于凝博士认为廉洁教育是预防和惩治腐败的第一道防线,大学生群体作为国家、社会和家庭的未来,对大学生实施廉洁教育至关重要。她认为英国嵌入式廉洁教育模式不仅有参与、自主、灵活等特点而且效果显著,探索英国大学生廉洁教育模式的成果经验,可以作为我国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路径选择。她指出英国嵌入式廉洁教育模式的经验主要有:宗教文化与廉洁教育契合、大学生是廉洁教育的主体、廉洁教育注重实践以及价值认同、途径形式的多样化等。最后胡老师还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大学生廉洁教育做出思考如: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思想;充分利用公共和专业课程渗透廉洁教育;构建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等。
吕同舟博士在评论时认为,经过胡老师的分享,对于我国和英国教育体系以及廉洁教育有了一定了解,但同时存在三点困惑:一是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英国的廉洁教育是否已经形成模式?二是论文中腐败的定义是什么?并指出应该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腐败,理解廉洁教育。三是大学生普遍性的廉洁教育是否有必要?是否应将大学生廉洁教育应该放在职业教育中。
第二场研讨中,刘雯薇博士报告了论文《医保总额预付制下的住院日适宜性:以上海市某三级医院骨科为例》。论文以医保总额预付制方案的实施为背景,运用信任品委托代理理论对医保总额预付制下的住院日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论文主要运用适宜性评价工具C-AEP对三级医院某科室的不适宜住院日进行了实证评价,建立路径分析模型,对患者住院日、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进行了讨论,并基于此番讨论分析得出结论:自费患者的不适宜住院率多于医保患者的不适宜住院率,支付方式通过影响住院日适宜性从而影响患者的住院天数,进而对住院费用产生影响。最后刘老师指出了论文三个创新点并介绍了目前研究的局限。
周幼平博士在评论时首先肯定了刘雯薇老师的论文实证研究的规范性以及创新点和理论上的贡献。其次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一是对样本获取的方式的质疑;二是写作风格上的建议;三是案例选取是否具有典型性等。
在第三场研讨会中,陈洪杰老师报告了论文《转型社会的司法功能建构:从卡理斯玛型权威到法理型权威》。论文认为司法作为政治支配链的重要组件,其功能建构必须服从于“国家权威类型——支配方式——合法性基础”之间相互耦合的政治支配逻辑。陈老师主要探讨了卡里斯玛权威与“政法体制”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逻辑。最后陈老师指出随着国家权威从卡理斯玛型向法理型权威的转型,司法的运作机制也必须随之作出调适。
李辛博士在评论时首先表示陈洪杰老师跨学科研究的方法使自己深受启发,同时也提出疑问:卡理斯玛型权威在现实中是否能真正的实现?卡理斯玛型权威和法理型权威相互融合是否才是现实之道?
自由讨论环节,冯猛副教授、容志教授、王礼鑫副教授以及部分研究生同学,分别就三篇论文发表了看法,提出了疑问和修改意见。胡于凝、刘雯薇、陈洪杰三位老师针对提问进行了回应。
陈媛副教授对此次研讨会总结,首先建议陈洪杰老师对政治权威合法性等概念进行补充说明;其次感谢刘雯薇老师此次报告在方法论上的指导作用;最后建议胡于凝老师在借鉴英国廉洁教育经验时考虑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
(撰稿人:2015级政治学理论研究生杨平生。涉及报告人、主持人、评论人发言等,均未经本人审定。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