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我院师生于上海社联举办“国学班:何去何从?”专题研讨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3-23动态浏览次数:11

       310日下午,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蔡志栋借助上海社联星期五学术茶座平台,举办国学班:何去何从?专题研讨。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社科院哲学所、《文汇报》、澎湃新闻等单位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

 

      会议伊始,我院哲学系葛领童、王子超、林婷、严玉红四位同学就其上海市大学生创新项目”——《问题与对策:关于国学班的调查——以上海地区为例》的课题成果进行了汇报。报告指出了当前上海国学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对国学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之后,与会者围绕着该主旨报告,就现今国学热的原因、对当下的国学教育该如何认识、未来的国学教育该如何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

      有学者表示,历史上那些国学热潮背后都有着复杂的社会因素,我们要先从广阔的视角出发,理清史实,回答中国近代是否有文化断裂、国学的主导话语权是如何建立的等思想史问题。然后才能良好地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解决当下国学教育的问题。

        我院樊志辉教授鞭辟入里地指出,由于商业逻辑与权力逻辑的矛盾、意识形态与个人精神需求的矛盾,导致国学教育在当下纷争不断,很多国学爱好者仅将国学作为文化妆点和精神空虚的安慰剂。

另一方面,华东师大的陈卫平教授提到,目前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认识往往将少数民族的文化排除在外。我们仍需深入调研如何发掘文化基因在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独特表现。

 

    与会者进一步指出,国学教育是颇有前景的。我们要以国民教育制度为支撑,建立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体系,重点放在义务教育阶段。在教育中,要注重对学生私德的培养。让学生在日常礼仪的实践中体悟和发扬礼义的内在精神,成长为兼具私德和公德的人。然而,目前的中小学并不具备开展这种国学教育的能力,亟待我们通过各种政策和制度来培养相应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