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上海交通大学陈尧教授做客我校廉政建设系列讲座第八期

发布者:古雨薇发布时间:2025-05-06动态浏览次数:10

      2025年4月29日下午14:00至15:30时,由上海师范大学预防职务违纪违法犯罪研究中心、哲学与法政学院公共管理系与政治学硕士学位点联合主办的廉政建设系列讲座第八期在文科实验楼802会议室顺利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尧应邀作题为《贤能政治与腐败》的专题报告。活动由哲学与法政学院陈兆旺副教授主持,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赵健池老师及政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同学共同参与。



      讲座伊始陈尧教授通过三个理论维度建构起讲座的分析框架。首先,陈尧教授“中国腐败现象的系统性特征”为切入点,援引十八大以来反腐败要案数据,然后指出塌方式腐败、窝案、串案、集体腐败等形式意味着腐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系统性的特点。相较西方社会普遍认知的官员腐败现象,我国腐败治理方式呈现纪监合署制度特色,由此可以引发我们对腐败高发态势的学理思考

      其次,陈尧教授深入阐释中国国家治理中贤能政治与腐败之间的关系。陈尧教授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治和“人”治的双重治理方式具有中国的独特色彩。党治是指通过党做出的决定(如党的政策文件)直接或间接(转化为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即通过法治”进行落实和实施)领导、推动国家治理和发展,从而实现政府层面的政策治理与法律治理。“人”治主要体现为党管干部和突出领导者个人的作用,因而确保国家职能部门和地方领导者的领导有效性则至关重要,这是贤能政治在中国得以产生的内在需求。所谓的“贤”强调的是对党、对上级组织忠诚及有德;所谓的“能,则侧重国家于党员领导干部实施国家治理的能力。贤能政治即指应当由高尚而有能力的人掌握和行使权力的制度安排中国历史上,从君主采用禅让制时代的“贤能一体”转变为世袭制时代的“以贤领能”方法。“以贤领能”的官员选拔方法,首先确保忠诚,然后才会考量其是否为能人。新中国成立以来,“选贤任能”成为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的用人原则,党管干部原则下采用选拔、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也都强调贤能一体,即“德才兼备”。然而二者兼具的复合型人才选拔机制面临激励不足与监督不够的双重困境:激励机制存在政治赋权与经济激励的结构性矛盾;而监督机制则需要平衡权力效能与约束规范,如若处理失当易滋生腐败。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陈尧教授指出中国贤能政治的困境,即带来了一系列腐败案件高发的问题。

      最后,陈尧教授针对新型腐败与隐性腐败现象展开类型学分析,并着重分析了四类典型的新型腐败形态。陈尧教授认为,相对于传统腐败,新型腐败在过程、方式、主体、手段方面呈现出更多的间接性、市场性、伪装性、迷惑性,纪检监察系统实施腐败案件的查处和认定带来困难。其中,庇护式腐败、裙带经商型腐败、期权化腐败及内幕交易型腐败已成为典型类别。第一,庇护式腐败。这一概念源自于詹姆斯·斯科特提出的庇护关系(Clientelism),指的是人类社会中比较普遍存在的一种不平等的互惠关系较低地位的行动者(被庇护者Client)得到较高地位的行动者(庇护者Patron)所提供的物质或帮助,而与此同时,庇护者获得如个人服务、服从、忠诚或者投票等形式的支持。《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四十九条指出,在党内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培植个人势力等非组织活动,或者通过搞利益交换,为自己营造声势等活动捞取政治资本的,给予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第二,裙带经商型腐败。即官员的亲属凭借其权力关系在经商活动中谋取超额的经济利益。第三,期权化腐败指的是利用公权力实施寻租的一种“延期兑现”形式,即领导干部在领导岗位位时,利用手中权力以各种手段为他人谋利益;不过,期权化腐败中的所谓“回报”并非马上获得兑现,而是根据私下“协议”等形式等待领导干部离职或退休后才以各种形式予以兑现。这种腐败形式以权钱交易的间接化和延期化、借助社会化和市场化形式、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具有隐蔽性强、危害性大、查处困难特点。第四,内幕信息交易型腐败。这种腐败体现在公共权力行使者凭借公共权力获取经营性内幕信息或政策性内幕信息,直接或间接进行内幕信息交易从而谋取私利。最后,陈尧教授在总结环节中,提出了通过遴选典型案例、抓取典型现象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以实现腐败治理研究的学术创新。

      在与谈环节,赵健池老师提出三方面学术思考。其一,贤能政治框架下的绩优主义与腐败的潜在关联及其学术论证的重要性。其二,“人”治特征导致的评判标准模糊性,而权力监督的消解效应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究。其三,特定社会文化基因对腐败容忍度的深层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挖掘。赵健池老师最后总结道,自上而下的贤能评判机制与反腐败工作存在制度性关联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最后,主持人陈兆旺老师总结指出,本次讲座彰显了陈尧教授突出的方法贡献与理论创新价值。首先,陈尧教授展示了逻辑严密的分析框架。陈尧教授总是结合生动有趣的案例记录,对照党纪党规与法律法规,在这两者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或者抽象的工作:或以创新性概念进行提炼,或对话相关的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来建构相关的理论模式。第二,基于公开资料又能够结合相关理论进行数据和资料的深挖的研究方法,对我们开展相关研究具有示范性意义。第三,整个讲座体现出陈尧教授不断推进理论对话和理论概括学术追求例如,陈尧教授在讲座中所提到的“人”治,与政治学理论中权力运作与政治运作的“人格化”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庇护关系可以联系到封建制度下存在的一整套领主和附庸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裙带经商型腐败与发展的关系,在《裙带资本主义——韩国和菲律宾的腐败与发展》一书中较多呈现;最后,我们可以针对中国期权式腐败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结合“社会网络”“社会资本”“隐形组织”等概念或者理论推进相关廉政制度建设的理论创新最后,陈兆旺老师感谢陈尧教授的精彩讲座,并期待陈尧教授能够持续支持我院纪检监察学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