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担使命,让青春在“疫”线绽放
——“同心战‘疫’,共克时艰”专题4月哲学与法政学院人生导师沙龙
2022年4月20日13:00,哲学与法政学院4月人生导师专题沙龙在腾讯会议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当青年遇上事件’:关于疫情的社会学讨论”,主讲人是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邢海燕教授。
邢教授的分享内容一共分为四个部分:认识“病毒”、病毒与人类社会文明、社会学视角下的疫情现象透视以及未来我们如何对待病毒。
首先,邢老师通过设问的方式,从生物科学专业的角度向同学们介绍了病毒的相关知识,并解释了疫情期间居家隔离、接种疫苗等做法的科学性。其次,邢老师用“欧洲‘黑死病’对欧洲历史的影响”作为示例向同学们介绍病毒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由此类比疫情下的人类社会,病毒在破坏原本的社会生活的同时也会使得社会生活变得多元化。大型公共卫生事件会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医疗进步、基础设施完善及新文化的出现,疫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既有破坏性也有建设性。
紧接着,邢老师谈到了本次讲座的重点——社会学视角下的疫情现象透视。她为同学们介绍了“集体行为理论”,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例进一步解释了非理性集体行为的后果,并结合现实中的“口罩抢购”行动对疫情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社会学视角诠释。她指出,新冠病毒作为全新的病毒,人类对其缺乏认知且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公共卫生压力大、大众易产生焦虑与恐慌。此外,邢老师还从社会学的角度为同学们介绍了“模仿理论”、“口红效应”和“指甲油效应”等疫情期间的社会消费心理,同时也提到了上海疫情爆发后的“污名化”现象和基层社会治理现状,并分析了社区共同体的回归,“团长”等现象的产生,她提示同学们要客观看待疫情,理性发声,同时也要团结身边亲人、朋友一起抗“疫”。
最后,关于“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病毒”这个问题,邢老师以“天花”的治愈为例,指出人类可能在很遥远的未来战胜新冠病毒,但在当下应该阻止病毒的变异与流行,促进技术的发展,保护环境,坚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全球人民携手抗“疫”。她表示同学们作为新时代新青年,应该勇于承担责任,在疫情中展示独属于青年的朝气和风采。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明确了在疫情面前,要保持审慎理性的态度;同时也要主动担当作为,每个人都应该树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观念,携手身边的家人朋友,配合疫情防控管理举措,共同打赢这场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