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2日中午11点,哲学与法政学院“协同治理与社区建设”工作坊团队在文科实验楼908举行了今年第五期午餐研讨会。此次研讨会邀请冯猛副教授和刘雯薇博士主讲,麻莉博士主持,陈亮博士、陈兆旺副教授、周立民博士、张振洋博士担任评议人。工作坊团队部分成员与研究生同学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第一场研讨由冯猛副教授报告论文《指令式创新、免惩机制与政府行动策略》,陈亮博士、陈兆旺副教授评议。在报告中,冯猛副教授首先简单概述了这篇文章的基本思路以及问题的起源,提出指令式创新这类行为,并对指令式创新的具体运作机制即创新免惩机制进行具体解释。他尝试对政府创新行动逻辑进行分析,并利用K市精神文明试点创建活动案例,进一步指出创新领域的绩效评定与奖惩机制不仅能够帮助创新者克服创新障碍,推动他们普遍参与创新行动,也会限定创新者的努力程度,导致执行创新任务的政府部门普遍采取简易的创新策略,创新行动普遍表现出“浅层化”倾向。
陈亮博士在评议时认为,这篇文章选题创新,方法论证扎实,逻辑思维清晰,很有研究价值。就文章的标题修改、文献增补、概念界定等方面,陈亮博士提出了他的想法和建议。同时,基于其自身经验观察,他认为,由于政府部门在中后期对于创新的目标逐渐清晰,因此可以在文章中加入长时段观察这一内容。陈兆旺副教授在评议时指出,这篇文章可以在指令性创新与“熊彼特创新”的对比、创新免惩机制与容错机制的对比等方面进行补充,并就具体内容的补充提出了他的看法。
第二场研讨由刘雯薇博士报告论文《非正式照护对正式照护的补偿和替代效应:基于CLHLS的实证数据分析》,周立民博士、张振洋博士评议。在报告中,刘雯薇博士以我国老龄化进程呈现持续加速的态势为背景,运用CLHLS调研数据,对我国非正式照护和正式照护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她指出应充分重视和发挥非正式照护在长期照护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考察受照护者及其家庭的服务选择的相关因素等,为我国长期护理相关政策制定、政策评估提出相关建议,并对文章中存在的一些局限做了简要说明。
周立民博士在评议时认为,这篇文章运用的方法及选题新颖,值得肯定和学习;但是,文章中的部分理论阐述需加强,整篇文章的问题意识需强化。他还针对文章的摘要、引言等提出了具体修改建议。张振洋博士在评议时指出,该选题新颖,并与政策意涵相匹配,同时对该文章的变量、摘要等部分提出了他的见解。
在回应与自由讨论环节,冯猛副教授和刘雯薇博士回应了评议人的疑问;吕同舟博士、刘振宇博士、王礼鑫副教授、刘行博士分别就两篇论文发表了看法,提出修改意见。
麻莉博士在总结研讨会时认为,两位报告人展示了他们的最新成果,并且引起了与会人员对论文的深入讨论,她代表研讨会组织者感谢学校、学院对工作坊的支持,希望与会老师和研究生同学继续支持、参与午餐研讨会。
(撰稿人:2017级政治学理论研究生徐炜。涉及报告人、主持人、评论人发言等,均未经本人审定。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