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动态】五十年党龄夕拾朝花,老中青党员薪火相传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1-04-25动态浏览次数:10

五十年党龄夕拾朝花,老中青党员薪火相传

 ——哲学与法政学院寻访退休老党员高惠珠教授


 2021421日下午,哲学与法政学院党委在徐汇校区东部文科实验楼806会议室开展了“学党史,悟思想,见行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活动,特邀高惠珠教授与哲学系党支部的教师和学生党支部的同学座谈交流。活动由哲学系系主任张自慧教授主持,张自慧党员导师工作室”主办。哲学系师生党员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高惠珠教授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迄今已有50年党龄。她是67届高中生,1968年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的号召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1971年在兵团入党。1979年以同等学历考入我校政教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生,成为该专业首位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回忆入党50年来的经历,她深有感触地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一个共产党员永葆革命青春的法宝。这五十年来,给她印象最深的有三大经历:

一是十年屯垦戍边的奋斗经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团以上单位均有现役军人任职,在基层连队的干部中,许多都是抗美援朝归国后,又赴北大荒屯垦戍边的转业军人,由于后来在兵团三师宣传处工作。十年里,她跑遍了三师大部分先进连队,在这些连队干部身上闪烁着不怕苦、不怕累、一心建设北大荒、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作为知青的她极为感动,终身难忘。对高老师一生的为人处事、讲学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是攻读硕士期间,在老一辈教授带领下,认真刻苦攻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经历。由于我校是与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合招的硕士研究生,故使高老师有机会与该所研究生一起上课,聆听国内哲学大家冯契、周抗教授的课,冯契教授“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的名言,给高老师深刻的教益,以现在的认识而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化为研究问题的方法与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道德品行。当时,在纪念冯契老师诞辰时,高老师专门以此为题写了篇文章,后被国内《哲学动态》刊出。

三是改革开放后,摆脱苏版哲学教科书的影响,进行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经历。90年代,在国门打开之初,高老师获得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桑格芒分校作高访学者的机会,她是该校政治科学研究中心首位大陆访问学者。利用这次机会,高老师除听课之外,还整天泡在该校图书馆查阅资料,并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赴国会山、林肯、华盛顿故乡等美国史上纪念地参观、调研,由此使她既看到了美国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建设路径和成就,又看到了其阶层分化、种族隔裂等致命短板,从而更加自觉认识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可能性与正确性。访学结束前,她既不选择与同去的老师那样走读博留美之路,又婉拒加入基督教而留美在宗教学院任教的建议,毅然准时回国,积极投入我校的教学工作。次年,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的称号。现在,她虽然退休多年,但仍笔耕不辍,不但每年有数篇马研论文发表,而且,近年,为市哲学学会主编了《唯物史观新视野与中国梦研究》(获市社科二等奖)《唯物主义新视野和五大发展理念研究》及《中国道路与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三本专著(均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她主笔的《恩格斯合力论与新时代治国理政》一文,被今年2月出版的《35位著名学者纵论恩格斯和列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收录。对此,高老师深有体会地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要求我们理论工作者在初心的激励下,与时俱进,不忘在新时代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神圣使命。”

在互动环节中,学生提出了“在人生中遇到困难时应当如何克服”的问题。高老师指出,人的上进心非常重要。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应该上进。人生应当自强不息,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追求完整而圆满的人生,享受奋斗人生的幸福。随后,针对学生提出“如何看待学生党员中存在私心杂念”的问题,高老师进行了详尽的解答。她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肯定了人的功利心能为人们提供某些上进动力,又明确指出共产党员应当有党性修养的意识,应在实践中不断克服私信杂念,积极向身边的模范人物和共产党员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成为合格的、优秀的共产党员。



最后,张自慧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她引用《周易》中的“自强不息”来总结高惠珠教授的奋斗历程。她以高老师的经历,鼓励在场师生代表坚持崇高的理想,永远不放弃学习,做到言出必行。想要思想永远年轻,就得一直坚持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努力在为党的事业奋斗中实现自身价值。她引用了黑格尔所说的传统是“神圣的链子”,指出本次座谈会不仅仅是一次活动,而且是共产主义信念的薪火相传。她希望在场的在师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能够以高老师为榜样,坚持学习“四史”,树立远大理想,以青春构筑“中国梦”,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供稿:哲学与法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