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我院蔡志栋教师承担上海社科第16届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两项

发布者:忠勤 袁发布时间:2017-05-31动态浏览次数:130

  

    517日到23日,上海市社联第16届上海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期间,我院教师蔡志栋博士获得了两项活动的支持,举办“新媒体笔谈周”和“胡适的传统文化观”讲座。

517日到23日,蔡志栋博士充分借助现代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康桥评论”,介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人格论。科普活动周期间,分为7次推送,每日一次。内容分别是,1、陈独秀:从“大丈夫”到“兽性主义”;2、李大钊:大同团结与个性解放的统一;3、毛泽东:追求“完全之人格”;4、毛泽东:自由人格的培养途径论;5、“侯外庐学派”的自由人格论;6、张岱年:“六达德”与“六基德”;7、冯契:人的自由与真善美的统一。这次活动,借助现代新媒体,使得群众一定程度上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自由人格上的部分思想。总阅读量上千次,点赞数上百次。笔谈周的主要内容出自蔡志栋所著《圣人的退场》一书。在普及活动期间,受到公众号内容的启发,有的读者来信索取该书,进一步阅读。有的读者表示,他们读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理解。

  

  

IMG_7811

  

  

520日下午两点,在浦东新区惠南镇5041号正本书吧,蔡志栋博士主讲的《胡适的传统文化观》准时开始,会议地点济济一堂。由于场地有限,人数大概二十人左右,已经将房间坐满。讲座从胡适的本体论、认识论、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等角度,论述了胡适思想中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内容,纠正了人们将胡适看作是“全盘西化派”的流俗观点。语言风趣,听众不时发出会心笑声。

  

IMG_8830

  

  

  

讲座效果良好。《浦东时报》记者参加了讲座,拍摄了照片,写作了新闻报道。讲座之后,参加人员有的及时发了微信动态,表达了对讲座的积极观感。尤其是,有的听众表示,我们的前辈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推进之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不足,值得我们深刻思索,而胡适不失为一个良好的例证。

  

(撰稿:伦理学专业硕士 汤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