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中国人民大学肖群忠教授应邀来我院作学术报告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1-05-17动态浏览次数:10



 2021514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经典研究中心副主任肖群忠先生应邀在我院文科实验楼906作题为“论‘个体品德’及其培育的当代意义”的讲座。讲座由哲学系系主任张自慧教授主持,哲学系部分教师、博士生和硕士生等二十余人聆听了讲座。

肖群忠教授提出,在现代与当代中国的一段相当长时期内,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与时代使命的不同,社会主流道德有重公德轻私德之偏,2019年中共中央发布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根据新的时代需要,不仅再次重审而且对作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组成部分的“个人品德”的内含首次做出了概括表达。由此我们可以追问:什么是个体品德或者个人私德?当代中国道德体系中的个体品德是如何形成并被规定表述的?培育个体品德在当代社会有何意义价值?

关于“个体品德”之界定,肖群忠教授梳理了近现代以来的“公私德之辨”,并将其纳入“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语境下予以阐述,承继古今,对比中外。关于“个体品德之当代再提出”,肖群忠教授则突显了“近现代忽视私德而重公德或国家道德”这一主题语境,他指出,在当代中国重新提出“个体品德”可谓切中时弊,意义深远。具而言之,我们注重个体品德培育一方面符合中外古今人类道德生活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注重培育个体品德是对现代中国道德建设偏颇的纠正;尤为要者,注重培育个体品德对于提升民众个体道德素养意义重大。

在讨论环节,肖群忠教授严谨细致回应了部分参会师生的提问,并对本文写作背景予以交代。本演讲是基于肖群忠教授2020年《文史哲》第4期《现代中国应并重公共道德和个体美德——对陈来、蔡祥元两位先生的回应》一文的进一步探究,尤其聚焦于“个体品德”在近现代中国的偏失问题。

讲座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结束,但是,肖老师对于延续百年的“公私德之辨”新诠则发人深省……